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12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“爱民如子”的刘彻为何要重用酷吏张汤? | 循迹晓讲

瑞鹤 循迹晓讲 2021-11-04


◎ 循迹 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
◎ 作者:瑞鹤

◎ 编辑:马戏团长

◎ 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

◎ 本文首发于【循迹晓讲】公众号 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

如果正经读中国的历史,尤其是二十四史,会经常会遇到一群人,叫“酷吏”。仅从字面意思上看,这些人不近人情,手段残酷,得罪一大批人,谁也不喜欢他们。


但奇怪的是,历朝历代,酷吏的身影不绝于史书。

从二十四史的祖师爷《史记》算起,就有《酷吏列传》,能上这个列传的,大抵名声都不太好,比如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,周兴这些人,在旧唐书和新唐书的《酷吏列传》上,都榜上有名。


◎ 酷吏有多少,看看那么多史书的酷吏列传就知道了


二十四史都记载了酷吏,这也揭示了这些人与帝制社会的必然联系。总的来说,皇帝如果雄才大略,那么酷吏就会多起来。


原因也不难理解。传统的帝制社会在很多时候,并不是皇帝大权独揽,皇帝,贵族,大臣之前是有微妙的权力平衡。但是,如果碰上雄才大略的英明圣主,想要更多的权力,那么肯定要破坏这种平衡,贵族大臣都不愿意,那就得找人给皇帝干脏活儿。


于是,酷吏就应运而生。



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记载了郅都、宁成、周阳由、赵禹、张汤、义纵、王温舒、尹齐、杨仆、咸宣、杜周共计11人的传记。其中,郅都为文帝、景帝时人,其他则为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官僚。其一人就占了9个名额。


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雄主刘彻想乾纲独断。


 汉武帝刘彻铜像


类似的,整个历史上最著名的酷吏,大约非来俊臣周兴莫属,这两位是武则天时期的,众所周知,武则天也是个想要大权独揽的女皇帝,其雄才大略一点都不比汉武帝差,不用酷吏怎么行呢?于是不但用,而且武瞾时期的酷吏比别的朝代酷吏变态百倍。


当看过关于这些酷吏的史料后,我们很容易帮这些变态酷吏归纳一些共同特点。


第一,出身卑微,至少不能是贵族,这样办事才会跟皇帝一条心,不会偏袒贵族,皇帝用着才顺手。


第二,这些酷吏得精通法律条文,擅长从字里行间给人找麻烦。这也不难理解,皇帝想整治的那些对手也不是傻瓜,未必会明着造反,那就得挑刺,甚至诬陷,对法律不熟可不行。


最后,这些酷吏的心理得足够变态,不能有任何同情心,不给任何人留活路,当然,自己做了酷吏,那也就不要给自己留活路,所以,史书中记载的酷吏,下场好的并不多见。


◎ 替司马家弑君的成济,算不上酷吏,但下场类似


◎ 张汤的故事


在帝制社会里,满足这三点的人一直络绎不绝,毕竟,那么多人想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——为君父分忧解难,更关键的是,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君主也一直络绎不绝,这才让酷吏成了史书中的常客。


在这些酷吏中,汉武帝刘彻时代的张汤,算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。


张汤是长安人,非要追溯家世,算是开国功臣张良的远亲,但肯定算不上贵族,老爹是在长安干法律工作的。张汤小时候,他爹有次外出,叫张汤看家。父亲回来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,大为恼怒,把张汤打了一顿。挨了打之后,张汤掘开老鼠洞,抓住老鼠,找到了吃剩下的肉,于是煞有介事地立案审讯老鼠,取证、审问完成之后,他下达了判决书,对老鼠行刑,给凌迟肢解了


◎ 张汤劾鼠


他爹看到这一幕,拿出张汤的审问卷宗来看,还挺像那么回事,于是老爹让儿子学习法律,等张汤成年之后,经过了几次推荐,他被汉武帝看上。


众所周知,刘彻整天琢磨的就是“抑制豪强”,巩固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。有这么一个精通法律条文,又冷酷无情的官吏,那简直太好使了,于是,张汤就被刘彻委任为廷尉,负责法律制定和案件审理。


◎ 影视剧中的张汤形象


张汤上任之后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陈皇后的巫蛊案,这陈皇后,就是汉武帝早年说要“金屋藏娇”的陈阿娇。现在汉武帝有新欢卫子夫,不想金屋藏娇了,陈皇后也看卫子夫不爽,而且陈皇后的家人亲戚在朝中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,严重触犯了武帝的天威。办这种案子,还得是胆大心黑的自己人放心,那就张汤来做吧。


按理说,这事儿再怎么讲也是刘彻的家事,就算陈皇后犯事儿了,外人审理也得顾及下皇后情面,但张汤不这样,他顺着陈皇后的线索一路穷追猛打,株连了三百多个贵族,因为陈皇后而起的外戚势力也被连根拔起


张汤的表现,刘彻是看在眼里。到后来,刘彻想整治天下的诸侯王,结果把淮南王刘安给逼反了。当然,刘彻那会儿不比文景之时,诸侯王经过几轮削藩,早就不是朝廷的对手,造反很快被平定,刘彻让张汤去审理参与叛乱的众人,谋反是大罪,必须要处死的,量刑没什么问题,所谓审判,无非就是看哪些人参与谋反,然后把他给咔嚓了就是。


◎ 淮南王刘安雕塑


淮南王刘安手下有一个叫伍被的,虽然被胁迫造反,但平常劝谏刘安的书文中常常对刘彻不吝赞美之词,刘彻就想原谅伍被,但张汤坚持伍被既然造反了,事实如铁,不管说啥,他必须死。


与此同时,刘彻的幸臣庄助也与淮南王勾结。毕竟是宠臣嘛,刘彻想放了庄助,张汤却说,庄助出入中枢,却交结私藩,不诛杀,将助长此类风气。


最后,伍被、庄助一个没跑,全被诛杀。


张汤这人审案子,非常善于维护刘彻的权威。如果案件处理得当,张汤就将功劳归于武帝,称颂刘彻的圣明;若是办事不利,则把罪责归咎于自己。而且,他还特别善于揣摩刘彻的心态。刘彻就是要打击贵族豪强树立自己的权威,张汤对此心知肚明,所以他执法并不是以律令为准,而是以刘彻的意志来左右案件的处理


既然要打击豪强,所以他处理这些人的案件毫不手软,哪怕一点点错误都要往死里整;相反,对于平民百姓和弱小的人,张汤却多加袒护,以显示刘彻的宽宏大量。


当然,审案子如果不以律令为准,大臣们也会不满。张汤知道汉武帝“罢黜百官,独尊儒术”,儒家思想成为主流,张汤就请儒家学者从《尚书》《春秋》等经典中找寻断案依据,以此钻法律的空子,他这一引经据典,别人也不好说啥。


于是他在武帝一朝,权势急剧膨胀。他后来担任御史大夫,职责本是监察百官、起草诏书等,然而张汤越俎代庖,常与武帝探讨国家财政,有架空丞相的嫌疑,用司马迁的话说叫“天下事皆决于汤”。至此,张汤的权势达到顶峰,甚至张汤生病,刘彻都亲自去探望。没办法,谁让他是红人呢。


◎ 汉武帝的野望是“汉并天下”,那么,实现这样的野望,酷吏就是最好的工具


刘彻凭借张汤这样的酷吏,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。有了这样的权力,刘彻就可以统筹整个汉帝国的资源,跟匈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。这次战争消耗巨大,文景之治积累下的财富很快就被消耗一空,那怎么办呢?刘彻想要用各种方法汲取民间的资源,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张汤。


张汤果然也没有辜负刘彻的期待。


刘彻命令全国禁止私铸铜钱,张汤就对那些铸钱的严惩不贷。刘彻想要盐铁官营,张汤就严厉打击那些私盐贩子。靠着垄断铜钱和盐铁,刘彻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财富,但这些财富还不足以支撑起刘彻的雄才大略,怎么办呢?


于是,他开始动商人的脑筋,对他们课以重税。面对这么重的税,商人当然不干,偷税的人很多,于是刘彻发明了“告缗法”,发动天下平民告发偷税者。张汤知道刘彻的意思,就是要把全天下的财物据为己有,于是对被告发的商人严惩不贷。


史载该次行动得民财物以亿计,奴婢以千万数”,刘彻是发了,但商人破产的不计其数。


◎ “白鹿皮币”不过是刘彻向宗室藩王敛财的一种手段,宗室如果要朝觐刘彻,或者遇到喜庆要来朝贺,必须用玉璧作礼品。当然玉璧不能裸送,要有包装,必须用“皮币”作衬垫。而这个“皮币”必须用白鹿皮制作。但是哪里有白鹿呢?皇帝的禁苑有。向皇帝的禁苑购买白鹿皮制作的“皮币”的价钱是40万枚四铢半两铜钱。


◎ 元狩四年(前119)汉武帝在发行“白鹿皮币”的同时,还铸造了“白金三品”。所谓白金三品,指的是用银锡合金铸成的三种不同面额的货币。第一种是圆形的龙币,每枚值3000枚铜钱;第二种为方形的马币,值500枚铜钱;第三种为椭圆形的龟币,值300枚铜钱。


即使如此,这些钱还是不能满足刘彻的“汉并天下”的战略,那怎么办呢?张汤和汉武帝商量发行“白鹿皮币”,一张白鹿皮币,价值四十万钱。当时一块贵族佩戴的玉璧价值才几千钱,一块白鹿皮要四十万,这就是明着抢钱了。


大司农颜异对这个白鹿皮币强烈反对,刘彻大为不满,指使张汤去找他的罪证。张汤找来找去,颜异这人没什么把柄,但有一次跟宾客聚会时,宾客说白鹿皮币有多不好,颜异没说话,这就成了罪证。


张汤说颜异“不入言而腹诽,论死。”倒霉的颜异就这么丢了性命。


从此之后,“腹诽”就成了罪过,大家连悲伤都不允许了,只能被高兴,喜迎白鹿皮币。成语“腹诽心谤”也就是这么来的。


◎ 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,把四铢半两改为五铢钱


这张汤上管天,下管地,中间管空气,看似权势很大,但这背后其实都是贯彻了刘彻的意志。刘彻想整治他,那也是一句话的事儿。


在盐铁专营、算缗钱、告缗令的实施过程中,受打击最重的是大商人及豪族。因此他们便在明里暗地勾结国家权贵。这些权贵中,一些人为了谋求私利与他们结成了党派。而一般平民中,违背法令,擅自削损、盗铸五铢钱的现象也从未杜绝。这些人便成了张汤严格的法家政策的执行对象,无一人能够逃脱追究。于是,从公卿到平民阶级的责骂声都直指张汤,朝廷内外也酝酿着各种陷害张汤的诡计阴谋。


在张汤担任御史大夫六年后,有人等到了加害他的时机。


当时有流言谣传,张汤为谋取私利,出卖情报给自己的旧知商人。于是,与张汤向来不和的朱买臣等丞相府中的三长史(长史为属官名称)便借题发挥告发了张汤。审判他的官吏是张汤过去的同僚赵禹,赵禹责劝他说,想想过去因你被判死刑的人不计其数,现在你也应该懂得分寸了,并劝告他自尽以善终。


元鼎二年(前115),满怀冤屈的张汤,自尽身亡。


◎ 张汤的墓地现在被找出来了,就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

◎ 然后呢,被尊为“法学祖师爷”,常有学生去墓前祈福,这些学生的行为怎么说呢,真不愧为国家栋梁


张汤死后,刘彻哀其冤死,将朱买臣等丞相府三长史处以死刑。当时负有一定责任的丞相庄青翟也因此自绝了性命。表面上看,这是刘彻为他平反了,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

刘彻本来就有置张汤于死地的想法,所缺的仅仅是一个契机,三位长史只是恰巧扮演了这个角色。否则,刘彻只要在张汤生前审查他的家产便可得到他是否贪污的结论,何必等他死后再行此事呢?“鸟尽弓藏;兔死狗烹”,天下基本平定以后,刘彻已不需要张汤这样的酷吏发挥震慑作用,况且张汤办案得罪了不少人,杀张汤以平众怒,收买人心,何乐不为?刘彻甚至不愿背上卸磨杀驴的名声,为显示杀张汤只是受人蒙蔽,于是杀完被告杀原告,三位长史被处死,丞相也被迫自杀。


◎ 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


张汤死后,仍有许多像张汤一样的法家官僚层出不穷。


其中,出任河内太守的王温舒,在审判郡中千余家豪强时,将他们全部处以极刑,据说当时的刑场血流成河,十余里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。之后,他被任命为廷尉。而以查判盗贼知名的尹齐、杨仆,最后各晋升为主爵都尉(后称右扶风)。张汤手下的官吏杜周也经由廷尉一职,升任御史大夫之位。


而他们无一不是作为酷吏而驰名的法家官僚。 


法家官僚之所以会被朝廷继续重用,其原因无非在于武帝统治下的汉帝国的国内矛盾逐渐显现出来。并且,只要盐铁专营、均输法、平准法等新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实施下去,法家官僚就必然会被重用。


在司马迁笔下,记录下来的这些酷吏大抵下场悲惨。但是,比张汤下场好一点,能得以善终的人,也还是大有人在。


酷吏列传的最后,司马迁感叹道,“至若蜀守冯当暴挫,广汉李贞擅磔人,东郡弥仆锯项,天水骆璧推咸,河东褚广妄杀,京兆无忌﹑冯翊殷周蝮鸷,水衡阎奉朴击卖请,何足数哉!何足数哉!”


大概意思是:蜀郡太守冯当动不动就折断嫌犯的手足,广汉郡李贞喜欢肢解嫌犯,东郡弥仆用锯锯断人的脖子,天水郡骆璧椎击犯人逼供定案,河东郡褚广随意杀戮百姓,京兆的无忌、冯诩的殷周,像蛇蝎一样毒,水衡都尉阎奉靠严刑逼犯人行贿……这些都是罄竹难书啊!


但这些酷吏都像张汤一样,死于非命了么?并不都是。


所以,在帝制下,所谓善恶终有报,这东西,大约是有时候有,有的时候没有的罢。再者说,不管这些酷吏是否得到报应,那些被整治的人们,不都死的透透的么?


所谓“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”,的确是这么回事儿。


(END)


——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——

韩国人为啥能拍出爆火的《鱿鱼游戏》?| 循迹晓讲


"瞎编特工"胡安·加西亚:二战中的奇葩间谍之王 | 循迹晓讲


为什么毛利人是新西兰的G点?| 循迹晓讲


地球之墓:一场被长期隐瞒的核灾难 | 循迹晓讲
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